山西省汾西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坚持把建设项目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撬动作用,持续推动“产业+”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融合发展理念,示范区强化引资聚力、优势互补、典型引路、内外联动,全面推行党建引领+平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联动+引能人育新人的发展模式,有效依托“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带动能力,不断向周边乡村延伸,促进五大振兴联动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打造“汾西样板”、提供“汾西经验”、作出“汾西贡献”。
依托市场运作和党建引领“双发力”,走出产业振兴新路子。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平台引育,内外联动,提升现代农业产业片区的辐射、带动、示范能力,以做大做强肉牛、肉鸡、核桃、玉露香梨、特色种养等主导产业,提升农产品“智能化”生产加工能力,促进产业发展由“政府主导”变为“市场运作”,实现强一产、优二产、促三产深度融合;以建设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以党建为引领,把“一村一品”确定为集体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推动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干在产业链,构建“多个管道蓄水、一个龙头放水、三级平台主导、精准实施滴灌”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推进先进带后进,强村带弱村,形成村企联建、村村联营等“抱团发展”模式,实现“户户有产业、村村有项目、人人有帮扶”的发展目标,建立联农带农机制,采取入股分红、带动务工等方式,最大限度确保促进群众增收。
坚持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双提升”,走出组织振兴新路子。将示范区内的原僧念镇中学和段村小学旧址改造成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基地和段村党员教育基地,积极开展农村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党建培训等,培育新型农民提升群众致富能力,进一步提升扩大基地引育效能,使群众成为建设成果受益者;以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惠及群众为出发点,积极打造“红色微网格”织密乡村治理网络、推广“幸福积分”管理办法,形成“乡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五级纵向联动体系,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增添新动能、注入新动力。
坚持招才引智和培才育才“双联动”,走出人才振兴新路子。开展“县校合作、基地共建”行动,同清华、同济、山西理工、山西农大等省内外高校共建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乡村交通振兴、科研成果转化等基地,多渠道引进博士团、学生及教师来汾支教、实习实训、回引43名在外优秀人才进入村(社区)党组织班子,充分发挥人才的“头雁效应”,为推动示范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工程,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建设省级定向选调生培养锻炼基地、利用清华大学远程教学站“同步课堂”开展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印发实施《汾西县关于广聚人才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完善爱才留才保障机制,搭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用人平台,进一步提升管理治理能力,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下一步,汾西县将持续高效高质量推动项目建设,针对冬季施工期间的户外气温低、作业时间短、施工作业环境恶劣等不利条件,项目部超前谋划,精心准备,及时增加人力、物力及施工技术准备与投入,多措并举推进项目施工进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